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DERF2.0模式对甘肃省1月气温模拟的误差分析
卢国阳, 林纾, 姚瑞, 陈佩璇, 刘丽伟, 李丹华, 王鑫
干旱气象    2020, 38 (2): 329-33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329
摘要343)      PDF(pc) (3376KB)(1903)    收藏
基于DERF2.0模式回报的2 m气温资料、甘肃省参与业务评分的6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DERF2.0模式对甘肃省1992—2013年1月气温回报误差及其与外强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DERF2.0模式对甘肃省河东1月气温的模拟效果优于河西大部,特别在甘南、临夏、兰州、定西、平凉、庆阳等地区模式回报的平均误差小、稳定性高,且与观测一致呈增暖趋势,而河西大部平均误差大,变化趋势与观测相反,且回报效果不稳定。(2)虽然模式对1月气温的年际变化及空间分布形态有较好的反映,但气温变化中心和数值与观测差异大。(3)误差场的第一模态反映了模式对气温一致的高估或低估;第二模态以黄河为界,河东和河西误差呈相反的分布型;第三模态则是甘南高原区与其余大部误差呈反位相分布。(4)回报误差的主要模态与关键区域的环流和海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模式对环流和海温异常的响应能力存在缺陷,通过调整模式对关键区环流和海温的响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模式对甘肃省1月气温的预报误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庆阳黄土高原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及预警指标
程鹏, 罗汉, 陈佩璇, 曹彦超, 李宝梓, 陈祺
干旱气象    2020, 38 (2): 319-328.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0)-02-0319
摘要460)      PDF(pc) (1804KB)(2080)    收藏
利用2008—2018年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及雷达、探空资料,统计分析庆阳黄土高原地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环境物理量及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庆阳黄土高原北部和东南部是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北部环县和东南部正宁县是业务预报关注的重点区域。(2)短时强降水最早始于4月中旬,最晚止于10月中旬,集中发生在7—8月,7月中旬和8月中旬是两个高发时段,且“双峰型”日变化特征明显,主峰在17:00前后,次峰在09:00前后,16:00—18:00是不同量级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3)短时强降水的水汽条件预警指标为700 hPa比湿不小于7 g·kg-1且T-Td≤4 ℃,能量条件预警指标为CAPE≥100 J·kg-1且CIN≤120 J·kg-1,不稳定条件预警指标为△T7-5≥15 ℃且SI≤1 ℃,特殊高度层预警指标为-20 ℃和0 ℃层高度平均分别为8.6 km和5.1 km,冻结层厚度△H平均为3.4 km。(4)雷达特征量预警指标为回波强度超过38 dBZ,回波顶高和最强回波中心高度分别超过7.0、3.6 km,VIL高于20 kg·m-2。经检验,这些预警指标可为庆阳黄土高原短时强降水的潜势预报和临近预警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甘肃省气候暖干化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
宁惠芳, 林婧婧, 陈佩璇
J4    2010, 28 (2): 198-201.  
摘要1602)      PDF(pc) (718KB)(1874)    收藏

基于甘肃省59站的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陆面蒸散量、干燥度及线性变化率,揭示了甘肃省气候暖干化的事实,分析了暖干化及与农业干旱灾害的联系。结果指出:甘肃近48 a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干燥度呈增大趋势,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了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是农业受旱灾面积扩大,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